阅读历史 |

21 只有相随无别离(1 / 2)

加入书签

自成煦回绝苏韵的提议后,两个人也十分有默契,谁也没有再提起这件事。但成煦觉得再留下来也是尴尬,便打算离开苏家生意,打算另找一家铺子做工。

这日他从城东见完下一家雇主后返回苏家总店的路上,路过一间茶楼。茶楼里人声鼎沸,茶楼外也不断有人流涌入,十分热闹。

“快去听听程修云的故事,可好听了”

“快走!快走!”

“诶,兄弟别挡路啊”

成煦被熙攘的人流推到一旁,他确信自己听到了那个心中念过千次万次的名字。

他也随着人流走进茶楼,找了个角落的位子。

说书先生醒木一拍,在场无人不竖起耳朵。

“各位客官,听小老儿讲近些日子以来声名大噪的应川猛将程修云前,先跟诸位念叨念叨应川。”

“诸位可知,应川东西南北共十二县,不同于滕州山川林立、易守难攻,应川边境绵长有山川也有平原,地势复杂,攻易守难。武平军自告奋勇,付应抗卫,那武平侯家的平庸小子自以为驻扎滕州的经验可以直接用在应川,却不想节节败退、三年失六县,我堂堂大楚军被卫狗围追堵截,溃不成军、毫无反击之力、真可谓是颜面尽失,武平侯他老人家在滕州辛苦多年挣下的脸面都丢尽了。但闯下如此大祸后,文家小子却悄无声息地带着武平军取道滕州回了上京,留原应川守备军苦苦挣扎。”

“可能列位会问为何朝廷如此昏庸?任凭文家小子贻误军机失守应川,也任其临阵脱逃?那是因为那时的朝堂都被那文氏稳稳把持,太康帝殡天后,托孤于文氏,文氏一族便把持幼帝、只手遮天、说一不二,几乎可以说的上是大楚朝的在野帝王了!文家小子能够全身而退,全都仰仗把持话柄的文氏将一应罪责都扣在应川守军头上。”

“但人走了,应川怎么办?应川一众生活在战火纷飞的百姓可怎么办?”

“就在应川危在旦夕的节骨眼上,出现了程修云这位人才,可谓是大楚横空出世的天纵奇才,虽出身奴籍,却生得个英俊面貌,偏偏又是个有勇有谋之人。”

“这程修云心有山河,甘愿只身犯险,扮成战俘潜伏在卫军当中,一日趁守卫不备,与另一战俘联手逃出,潜入卫军主帅帐中,那日主帅正与两位副将商议战事,却不想这是三条卫狗的临终之日,程修云将其三人斩杀,顷刻间那喷出的鲜血染红了行军帐,以他主帅之血,祭我楚军亡魂。并且卫军顷刻之间折损三员大将,军不成军,精锐部队撤离前线,为应川守备军争得三年来难得的喘息,收复应川全境指日可待。”

说到这里,茶楼里各位看客无不喝彩。

只有成煦一人低头不语,眉头紧皱,在从刚刚说书先生提到的零散信息中拼凑着内心的猜想。

“奴籍……相貌俊美…武艺高强……程、修、云,程、程....成、成……”

即便是成煦未曾与这位传说中的程将军谋面,他几乎已是十成把握确信这就是修云,因为世间不可能有如此巧合。

这是有看客提问:“那另一位和程将军一起逃出的战俘是谁?”

“客官,稍安勿躁,待小老儿这就细细道来。刚刚说道,文氏把持幼帝、踩踏世家,自然引起众怒,掌权不久的文氏已是摇摇欲坠,而正在此时幼帝却意外殒身,失去皇帝的文氏成为众矢之的,周相抓住时机拥立四皇子章王为帝。大楚祖制皇子成年后封王就藩,无昭不得回京,但太康帝不喜四皇子生母,连带着亦不喜四皇子,故而破了祖制,四皇子不满七岁时就封王就藩应川章山县,多年也未曾得昭回京。”

“谁知这四皇子多年来韬光养晦,虽远在应川但也勤学自勉,但能被周相拥立为帝并非因此,而是因为正式四皇子与程修云联手斩杀卫国主帅。手握如此功绩,自然是在众皇子中无人可出其右。不过诸位如问小老儿,为何堂堂皇子会作为战俘进入卫军?这个中缘由自然不敢随意揣测。”

“四皇子即位后第一件事就是恕程修云出奴籍,封为应川将军,命其率领应川守备军收复失地。列位客官,大楚已变天,变得是个朗朗清天!”

听书的人走了一拨又一拨,同样的故事说书先生说了一遍又一遍,故事每一次大同小异,但成煦一动不动。

有几点他现在能完全确定了。

一是修云的旧伤应该完全恢复了,不然根本无法在如此艰险之下斩杀主将。

二是修云确实离开了梧州,也如信中所说赶赴边关、成就功业。

三是比起赎修云出郑家的旧友、与修云并肩作战且最终恕他出奴籍的四皇子,他成煦对修云这微不足道的情就像是一个笑话。

四是如果自己依旧是这般一文不值的奴隶,便是连为修云牺牲的用处都没有。谁又会留这般无用的他在身边呢?

如果真的有一个机会,他是不是能努力向修云靠近一点点?一点点就好。

当日傍晚,成煦扣开苏府大门,见到了苏韵。

苏韵一见他就笑了,说道:“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