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225章 苏南的困境(3 / 4)

加入书签

生机,让人心中又生出一丝希望来。

蔡方笑着开口:“这群医官还不错吧。”

他已许久没像今日这般高兴,李文虎瞅他一眼:“话别说得太早,先看他们坚持得了几日。”

“不管怎么说,咱们这边人手增派不少,你也不用日日去刑场。”蔡方道。

护送医官们前来苏南的护卫们帮着焚点掩埋尸体,仅凭县衙那点人和苏南百姓自发的人手,实在很是艰难。

李文虎没说话,忽地瞧见桌上一筐馍馍,愣了一下:“他们没吃?”

“医官们说自行带了干粮,不用县衙操心他们的饭食。”

李文虎眯眼:“嫌弃?”

蔡方无奈:“你怎么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?”

“我怎么就小人了?那你说为啥?”

蔡方道:“盛京来的医官们,自己带了粮食,方才常医正告诉我,粮食都交给县衙,搭粥棚,每日让苏南百姓去领取药粥。”

“人家若嫌弃,何必干这些?”

闻言,李文虎没作声,过了一会儿,小声嘀咕:“人倒是挺、挺不错的。”

“翰林医官院的医官,和先前来治蝗的大人不一样。”蔡方望着窗外,“或许医者仁心,才能感同身受。你不要老敌视他们,人家是过来救疫,咱们这苏南城,如今都快有进无出了,你瞧,远近三月,还有几个人愿意往这里来?”

他叹气:“别不识好歹了。”

知道他说的是实话,李文虎低了下头,沉默片刻才道:“我就是……有点慌。”

高大的汉子跟着望向窗外,苏南的天阴沉沉的,已许久未见过太阳,他声音发沉。

“方子,这些医官带来的粮食够吃多久?”

蔡方一愣,“每日发粥,省着点,至多三月。”

“你看,”李文虎开口,“至多三月,咱们的粮食不够了。”

苏南蝗灾,先前就已闹过饥荒。

朝廷的赈灾粮款迟迟不至,以至闹起饥荒,后来好容易盼来了,还净是些发霉陈米。

到如今,陈米都快不够了。

苏南的医官们确实可解燃眉之急,可长此以往又该怎么办?疫病凶猛,想在三月间解决犹如痴人说梦,待三月时期到了,他们会不会离开?

苏南就这样,又要再被抛弃一回?

蔡方也跟着沉寂下来。

旧的问题还未解决,新的难题又接踵而至。麻烦,从来都没有离开过。

忽然间,他想起什么,抬头问:“大虎,咱们先前不是听说,朝廷新派了人去岐水平乱吗?”

岐水匪乱有一阵子了,前些日,听外头的人传信说,盛京来的官兵办理岐水匪乱一案,此次带兵的首领矫勇善战,短短数日,乱兵尽数伏诛,拿获党首,清剿贼寇。

蔡方道:“能不能请他帮忙?”

岐水与苏南离得很近,那些官兵过来平乱,所带物资绝对不少,纵然没有物资,岐水又未瘟疫,若能从岐水运些药粮过来……

“有用吗?”李文虎迟疑,“咱们先前给岐水那头求援,人家可是理也不理咱们。”

苏南就像个烫手山芋无底洞,谁也不愿意沾手。

“我也不知道。”蔡方想了一会儿,下定决心地开口,“试试吧。”

“那些医官都来了,咱们也不能什么都不做。”

……

疠所门外,堆起苍术白芷。

《时疫》一书有云:“此症有由感不正之气而得者,或头痛,发热,或颈肿,腮腺肿,此在天之疫也。若一人之病,染及一室,一室之病,染及一乡、一邑。”

苍术“能除恶气,古今病疫及岁旦,入家往往烧苍术以辟邪气,故时疫之病多用”。

躺在地上的病者们全被叫了起来,暂且到门口长棚暂避,地上所有被褥全被带出去以沸水烧煮,蔡方令人送来新被褥。需在疠所熏燃半个时辰苍术祛除恶气。

来疠所的病者都是穷苦人群,已做好等死准备,陡然医官们叫起,尚是懵懂。一位年迈老妇轻轻扯了扯林丹青裙角,见林丹青看来,忙又缩回手,两手在衣裳上擦了擦,小声问道:“姑娘,这是在做什么……”她有点不安,看向刑场方向,“不会是要咱们、咱们……”

从前有大疫,曾听过官府将生病之人就地烧死。

“不是的,大娘,”林丹青了然,宽慰道:“这是在熏染苍术,让你们先出来避避,过半个时辰再进去。”

老妇茫然:“燃点苍术?”

林丹青点头:“我们是翰林医官院来治疫的医官,从今日起,就由我们来给你们治病啦。”

“翰林医官?”老妇吓了一跳。

苏南医行的大夫都病死了,没有药,也没有人,大家都不再抱有期望。

“你们是来救我们的吗?”她不敢相信地开口,几乎要跪下身去感谢。

“是呀。”

女医官扶住她,笑着说道,“大家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